1.(逻辑)小宋通过热能观测图发现,区城P比相邻区域Q的地面温度高22℃,小宋据此认为,区城P有浮游物聚集群。要使上述论证成立,需要补充的前提是( )。
B.凡是地面温度在22℃以上的区域,必然有浮游生物聚集群
C.凡是地面温度比周边低22℃的区域,必没有浮游生物聚集
D.凡是地面温度比周边高22℃的区域,必然有浮游生物聚集群
论据讨论的是P、Q区域地面温度的对比,论点讨论的是区城P有浮游物聚集群,讨论话题不一致,问前提优先考虑搭桥。
A项:地面温度高的区域,必然有浮游生物聚集群,但温度有多高并不明确,为不明确项,排除;
B项:地面温度在22℃以上的区域,必然有浮游生物聚集群,根据题干只知道区城P比相邻区域Q的地面温度高22°,但区城P的地面温度是多少并不明确,为不明确项,排除;
C项:地面温度比周边低22℃的区域,必没有浮游生物聚集,只能说明区域Q没有浮游生物聚集,但与论点讨论的区域P无关,为无关项,排除;
D项:地面温度比周边高22℃的区域,必然有浮游生物聚集群,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,能够证明区域P有浮游物聚集群,为搭桥项,可以加强,当选。
2.(逻辑)古代某县令的大印、顶戴、官服被偷。甲乙、丙是三个嫌疑人,每人恰好只偷了其中一件,在审讯中,三人作出供述。甲:“乙偷的大印。”乙:“丙偷的顶戴。丙:“我偷的官服。”真相大白后,人们发现,偷大印的人说的是真话,偷顶戴的人说的是假话。由此可推知( )。
A项:代入题干,甲偷顶戴,说明甲说假话,那么乙偷的不是大印,说明乙偷官服,丙只能偷大印,根据偷大印的人说真话,说明丙偷官服,前后矛盾,排除;
B项:代入题干,乙偷大印,说明乙说真话,即丙偷的顶戴,根据偷顶戴的人说假话,即丙偷的不是官服,那么只有甲偷官服,符合题干条件,当选;
C项:代入题干,丙偷官服,说明丙偷的不是顶戴,那么乙说假话,乙偷的不是大印,即甲说假话,那么甲偷的也不是大印,只能丙偷大印,前后矛盾,排除;
D项:代入题干,丙偷大印,说明丙说真话,那么丙偷官服,前后矛盾,排除。
3.(逻辑)小张是公司工程部员工,项目主管对他说:“如果你能按时完成这个项目,我就给你增加项目提成或奖励你10天带薪休假。”以下选项如果为真、则说明该主管没有兑现承诺的是( )。
A.小张按时完成项目,主管未给他增加项目提成,但奖励他8天带薪休假
B.小张按时完成项目,主管给他增加项目提成,但并未奖励他带薪休假
C.小张按时完成项目,主管奖励他10天带薪休假以及一台笔记本电脑
解析:主管:按时完成→增加项目提成或奖励10天带薪休假主管没有兑现承诺,说明要找矛盾:按时完成且-增加项目提成且-奖励10天带薪休假
A项:翻译为:按时完成且-增加项目提成且-奖励8天带薪休假,可以推出,当选;
B项:翻译为:按时完成且增加项目提成且-奖励带薪休假,无法推出,排除;
C项:翻译为:按时完成且奖励10天带薪休假且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,笔记本电脑题干中未提及,无法推出,排除;
D项:翻译为:-按时完成且-项目提成,无法推出,排除。
4.(逻辑)某会计师事务所共有10名工作人员,已知:
上述三个判断中,只有一个是真的。关于该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注册会计师证持有情况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(3)员工小龙不持有注册会计师证由提问可知,本题为真假推理,但无明显矛盾关系,找反对关系。
条件(1)和条件(2)为反对关系,必有一真,根据“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”可知,条件(3)一定为假,则(3)的矛盾为真,即员工小龙持有注册会计师证,那么条件(1)为真,则条件(2)为假,说明所有人都持有注册会计师证,只有A项符合。
5.(逻辑)某电影上映后差评如潮,不少观众评价该电影剧情零散,不知所云。对此,该片导演认为,电影不存在质量问题,反而是观众的艺术品味需要提升。以下选项如果为真,最能有效反驳该导演的是( )。
解析:论点:电影不存在质量问题,反而是观众的艺术品味需要提升。
A项:该项说的是观众的艺术品位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,与电影是否存在质量问题、观众品味是否需要提升无关,无法削弱,排除;
B项:该项说的是职业影评人对电影的评价,但职业影评人的评价是否反映电影的实际情况不明确,无法削弱,排除;
C项:该项说的是优秀艺术电影应赢得观众好评,而该电影差评如潮意味着电影并不好,存在质量问题,否定论点,可以削弱,当选;
D项:该项讨论的是许多观众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因,与电影是否存在质量问题、观众品味是否需要提升无关,无法削弱,排除。